您好,欢迎来到成都企业联合会官方网站!

首页 >> 企联动态 >>企联动态 >> 企示录 后浪逐新丨进入自家企业 她用了10年时间证明自己
企联动态
更多
详细内容

企示录 后浪逐新丨进入自家企业 她用了10年时间证明自己

时间:2024-07-24     【转载】

四川琪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夕桐,85后,琪达集团董事长彭家琪之女。琪达是一家高度专业化的团体职业服装定制企业,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2013年,在英国学习金融管理的彭夕桐回蓉后进入琪达工作,至今已逾10年。

记者见到彭夕桐的时候,她正在西服展柜前精心搭配着装。
“服装可以传递一个人的精气神,是内心的反映;穿衣,是以外在表现内里。”临到开机时,她确定穿一件米白色的西服外套,内搭粉色条纹衬衣。和谐的色彩配置,细致的走线做工,体现松弛感的布料版型与正装的刚性和线条融合,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1722127784179134.png
事实上,彭夕桐要展示的不仅是服饰产品,还有面对企业经营的棱角和态度。
理好衣领和袖口,挺直脊背,她温柔而平和地向镜头道出,“在建立40年的琪达集团,我的角色是‘破风者’。”
在自行车比赛中,破风车手会骑在队伍前方,突破迎面而来的空气阻力。速度越快,风阻越大;风阻越大,越耗体力。
进入父亲创立的服装企业,彭夕桐为什么以“破风”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在旁人眼里,有父辈的托举,彭夕桐伸手就能够触碰星空。不想,她却实实在在用了十年来证明自己。
“父亲一生都投入在‘一针一线’的生意上,
我也应如此吗?”
如今创业和40年前有何不同?在上世纪80年代的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第三次转移中,中国成为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的制造中心。
从小痴迷缝纫的彭家琪敏锐感知到这一火热浪潮,当即在县城中拜师学艺。师傅说:“不要只学传统制衣,还要进行商业加工,才能长远发展。”彭家琪听进了心里。
白天在裁床上做工,晚上翻个面儿便是一张床。1984年,通过销售亲手缝制的衬衫,彭家琪赚得3000元的人生第一桶金,而后与好友开出“中江县飞燕服装厂”,即琪达集团的前身。
1722127799174490.png
时光流转,在琪达成都分公司内展出的一台老式缝纫机和一张中江县飞燕服装厂的黑白相片定格住了父亲白手起家的时光。
“父亲一生都投入在‘一针一线’的生意上,我也应如此吗?”
起初,彭夕桐还没有找到答案。
彭家琪能毫不犹豫地投身服装行业,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以至于他拥有全家人中最大的衣柜,柜里全是企业最擅长生产的西服正装。彭夕桐在进入琪达工作之前很少穿西服。留学归来后,她的首选也不是服装行业,而是在上海的基金公司工作。
然而,从小在缝纫机旁耳濡目染的熏陶、成长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彭夕桐走到哪里,她的视线总是不由自主地被服饰吸引。在英国上学时,彭夕桐用课余时间走遍了萨维尔街等定制男装的起源地;在上海工作时,她关注城市穿衣氛围,走在大街上也会观察思考服装如何修饰一个人的身形等问题。
1722127817238256.png
随着80后回国创业潮兴起,男装高级定制的细分领域开始有新生力量加入。彭夕桐自问:既然有现成的服装研发生产线,为什么不利用起来?满怀要干一番事业的激情,彭夕桐进入父亲所创的企业工作,彭家琪对此十分支持。
“这样做衣服,谁能认出是我们企业的出品?”
彭夕桐加入时,稳步增长的营收,不断扩大的规模,让这家企业坚定地保持以“稳”为主的风格,这既体现在企业发展上,也体现在产品一贯板正、规矩的调性上。
产品立足多年的生产工艺积累,拥有了极高的辨识度。因此,当彭夕桐把松弛感风格西服设计带到企业会议上,现场一片哗然。
“这对我们自己的主要产品是不小冲击。”彭夕桐说,当时在座的高管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前辈,眼见自己带来“不属于琪达”的产品,他们或许也感到哭笑不得。
彭夕桐特地把英国裁缝从西服起源地请来进行交流,希望为产品线增加新元素,可回应依旧是否定的。
1722127835820436.png
前辈们的顾虑不无道理。他们耐心地向彭夕桐解释:“这样的服饰是属于个人的。在我们的团体定制生产中,一个版需要针对上万人,一个版只针对一个人的方案行不通。”
简单来说,客户、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
“服装企业不应固步自封。”她认为,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必定存在,只是眼下还没有显现化。随着我国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差异化服务将成为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尽管有父亲的支持,她的想法依然没能得到公司职业经理团队的认同,彭夕桐憋了一肚子委屈,决定另辟蹊径:开拓“一片试验田”,把新产品跑通。
“用十年,印证我的想法,证明我的能力。”
说干就干,这位年轻的“创二代”是个急性子。
2013年起,彭夕桐四处探访,几乎踏遍了国内走在前端的服装品牌工厂。这一幕似曾相识。1987年,她的父亲彭家琪进入上海康派司工厂,“偷学”工序后,引进先进的衬衫生产设备和工艺,让自己厂里生产的衬衫能与当时受追捧的上海名牌相媲美。
回到现实,彭夕桐的处境是:“大家说‘你可以去做这件事情’,而在行动上,人力物力都没有给我匹配上。”没有人,就自己招聘培训;没有生产线,就自己做产品。
父亲告诉她,转型和创新都需要专注执着的“笨人”。彭夕桐稳扎稳打,搭建品牌理念、设计品牌服务,从头到尾跑整个供应链。
性子急的她竟花了4年时间准备一件事情——2017年8月,她力推的男装个人高级定制品牌“裁山”问世,主要承担个性化定制功能,为高端客群提供更加细腻的差异化服务。
1722127856355159.png
由“听市场的”转向“引领风向”,彭夕桐形象地称自己所创品牌为“一片创新试验田”。她在这里试验自己的想法,比如笔挺、防风的面料是否适合成都市场,或是与新型面料商合作进行功能性设计。有被市场教育的案例,还有更多验证正确的创新反馈回集团。
与此同时,彭夕桐也在其他工作中“破风”:成立成都分公司拓展市场;与海内外专家共同研发出“服装定制满意系统”,实现从人体数据的收集、录入、归档、裁剪、缝制到包装、分箱、标识的自动化;打造5G+工业互联网,推动工厂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满足个性化定制规模化生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服装竞争力。
如今,企业在彭夕桐的推动下将重返零售市场,打造“前店后厂”的消费场景,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而此时,“试验田”所提供的经验和方向就显得尤为宝贵。
1722127866994570.png
“到现在为止,十年时间,他们终于认可了,觉得我的尝试是必要的。”彭夕桐红了眼眶。琪达集团的工厂里有了一对一的度身定制生产线,彭夕桐也褪去了初出茅庐的青涩。十年来的相处,她从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开始理解高管、理解中层、理解每一位员工。
浸润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劲头,作为副总经理,她将要面对未来更细分的市场需求。彭夕桐迫切希望自己能迅速成长,“企业交棒给年轻一代,将发生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也会一根筋地在服装行业走下去,像父亲那样。”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seo seo